有人是這樣幫媽媽過母親節的嗎?不是包紅包,也沒有請吃大餐,更沒有送禮物,竟然帶媽媽去操到讓她腿軟、喊累,天底下竟有這樣的女兒?
不過,這樣的女兒可是人見人誇的哦!
「妳來爬山呀!」
「是呀!我女兒帶我來的。」
「妳女兒好孝順呀!會陪媽媽來爬山。」
這樣的對話,這天我至少聽到4次,還沒包括我因為拍照沒跟緊,說不一定很多對話我都沒聽到呢!呵!
£ 古道終點的義民廟,熟女是以此為健行起點
¤ 義民廟旁的新店溪
熟女小梅子帶著媽媽爬的山,名日「鳴鳳山古道」,它可是大有來頭的〝台灣十大古道之一〞。我們是開車走台3線,在「苗栗.頭屋鄉」的「義民廟」停車,這天「義民廟」正好在拜拜,非常熱鬧。
找到「義民廟」廣場前方不遠處、橫跨「新店溪」的紅色吊橋(非台北的新店溪),等同古道入口的最佳地標。通過紅色吊橋,往山谷走去,此時桐花樹於谷口迎賓;熟門道的人提著大小水桶,知道在哪兒有甘醇的山泉水;種果樹的順著狹小谷地發展果園,這是「鳴鳳山古道」的終點。
是的,熟女由是終點開始走,反正不管走到哪兒,我們都得原路再走回,車子可不會自動開到古道另一頭等我們呀!
所以管它從終點走,或起點走,通通要來回各走一趟。不過,選擇由起點走,或是終點走,那甘苦可是大大不同呀!
熟女是依據苗栗縣印製的賞桐小冊,選定要走古道,我看著地圖走到「頭屋鄉」的義民廟,只記得古道路程單趟是3公里多,其他就沒麼去注意啦!
古道維持得很不錯,走了很久之後,發現怎麼都是上坡路,沿路走走停停好多次,因為真的得喘口氣才行。發現這是一條幾乎無止盡地上坡的古道,後來走到古道起點的觀景台,果然這是迢迢的完全粹練、先人風範之古道。哈!在古道終點介紹牌看到數十年前先人在古道挑擔而走的黑白照片,回頭下山後,莫忘再向先人致敬,我們難得走一回,他們可能三二天得來回一趟哩!
£ 鳴鳳山古道(左)與南長城古道(左)的交接點
¤ 古道起點的 "關公亭"
「鳴鳳山古道」在百年前是原住民打獵的小徑,後來被群山包圍的「獅潭鄉」與「頭屋鄉」居民,以此古道為道路,以人力運送茶葉、水果等農產品與生活用品,這條古道一走就是百年之久。
古道的沒落始因於〝苗22線〞的開通,這一晃又經過了二十餘年的荒棄。幸而民國85年在村民的重勘後予以復修,古道又幾以原來的風貌重現,次年被評為台灣十大古道之一。
£ 古道起點的觀景台與小公園
£¤ 由古道起點觀景台,眺望的風景
¤ 古道觀景台的祈福鐘
由東邊的終點「義民廟」走到西邊起點的「雲洞宮」,一路都是上坡小徑;相反地,由起點往終點走,則為下坡路,這是健行時較重要的訊息。「鳴鳳山古道」週遭尚有「南長城步道」、「北長城步道」、「延平古道」、「錫隘古道」等多條路徑,事先經過規劃,可以連成環狀的健行路線。
「鳴鳳山古道」會經過原始林區,有樟木、相思樹、苦苓、桐花樹等林木,路邊倒下的斷木也能發現菇類、木耳的踪跡,是健行途中的驚喜。當然在五月的季節中,桐花的白色花瓣會點綴古道的綠色主色調,而古道桐花最密集的區域,是在起點的「雲洞宮」附近,登上起點山頂的觀景台,更可眺望苗栗市至太平洋沿海的大片平原哦!
體會先人蓽路藍簍的精神,呼吸原始森林的純氧,欣賞桐花林木之美,這是台灣十大古道之一的「鳴鳳山古道」。
熟女小梅子《桐花祭》系列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