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貓空,不是到〝樟樹、樟湖步道〞賞花、健走,要不去茶樓、咖啡廳喝茶吃好料,位在貓空的「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是一處易受遊人忽略的點。熟女這回是參加20公里健走活動,經過此處,特別進去參觀、喝茶補充水份。
我發現有不少健走的朋友、自行車友知道此推廣中心,會來此上洗手間、喝茶兼休息。此處適合花個至少半小時參觀、休息、拍照,可以增加行程的豐富度喲!非疫情時期也有辦茶體驗活動。
▼ 大廳
~入口大廳~
走進台北茶研發推廣中心大廳,首先看到的推廣中心與戶外水土保持教室的立體模型,也有平面圖可供參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是在此實名登記、量體溫。
▼ 茶葉文化展覽室
~茶葉文化展覽室~
大廳的左手處為多媒體播放室、行政辦公室,而模型正前方的空間則為參觀的主要重點〝茶葉文化展覽室〞。
出入口旁的牆面,可看到整面的茶經之牆。牆面中間為鏤空茶壺形狀,展出木柵主要茶種;白色牆面則為黑字的茶經,設計得很有意境之美。
茶經旁邊的小門,有好幾頂的斗笠,可借用來拍照喲!
展覽室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 木柵茶藝發展歷程,品茗、沖泡、茶葉保存方法,及台灣茶葉主要分類。
熟女才知道,原來包種茶、鐵觀音均來自於我家祖先的故鄉福建安溪,為1770年代移民至此,當然是看上木柵山區地形、氣候與土壤適合茶樹優良成長。
▼ 笳笠、盤架
▼ 搖菁機
▼ 炒菁機
另一邊展示各類製茶機具與用品。有些熟女參觀其他展覽已知悉其用途,例如笳笠與盤架、搖菁機、炒菁機、揉捻機、乾燥機……等,數年前熟女有體驗製茶過程,於此再複習一次,溫故知新。
▼ 品茗區
~品茗區~
大廳右手邊空間為〝品茗區〞。有著挑高空間的品茗區,若看到水壺煮開,茶具展開,請不要客氣坐下來喝杯木柵的好茶。
此區不定期舉辦茶藝教學,平均每年辦理20場茶體驗活動,活動主要區域就在品茗區及戶外的茶園,內容有採茶、茶藝及茶點製作之系列活動,有意參加的朋友,多注意臉書專頁公佈,報名卡位喲!
▼ 拍照區
此區有木柵貓空纜車、貓熊的拍照牆看板,角落有包著花布巾的斗笠,以及多樣的牌子標語,讓你拍情境照,也能走到戶外拍照,不要客氣呀!
▼ 二樓賞景、休憩區
二樓有觀景的座位區,很多上山健走的朋友,會來此休憩、喝茶。
▼ 採茶村姑拍照囉!有很多道具可以使用喲!
~水土保持戶外室~
熟女戴著花布巾斗笠,化身採茶村姑 (已經不是採茶姑娘啦!),到戶外區拍照。
戶外園區種植各種植物,有油桐、桂花、茶花、青楓、櫻花……等樹木、花卉,很適合觀察植物生態。熟女去時候正值桐花盛開期,白雪染上枝頭,好美麗!
再往上走,有茶園、人工降雨沖蝕槽、氣象觀測坪、生態水池……等區域或設施,是貼近大自然、瞭解生態的好處所。
▼ 茶推展中心,可順遊附近的 "天恩宮",步行可達
▼ 可順遊附近的 "小天空步道"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設立目的在提供市民、遊客一處知性的活動空間,結合休閒、農業文化與生活,同時推展在地茶產業。
下次到貓空,不妨順道來「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走走吧!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三段40巷8之2號
電話:02-22340568
開放時間:9~17點
每週一公休
免費參觀
導覽;平日須二週前預約,假日則定時有解說導覽服務
公車:小10、小10區間平日、小10經指南宮、棕15、貓空左線,
於〝茶推廣中心〞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