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這個地方,佷空曠。尤其是無人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空曠,讓我在這幾天的旅程中,每當看到羊群或犛牛群,常常在想:「要是我是西藏的牧羊人或牧牛人,我到底有什麼事可以做呢?」反正,趕著羊群、犛牛,牛羊會自己找草吃、找水喝,那這中間的時間,我要幹啥?
再看看四週,草原、高山、湖泊、河流、大大小小的石頭,還有跑來跑去的野生動物,看久了就是這些景色嘛!要不在心裏唸唸佛經、佛號,要不將草原上牛羊的大便撿起來當過冬燃料,然後還可以做什麼呢?
我想了好幾次,後來我歸納出來,到底我牧羊或牧牛可以做啥事呢?答案就是胡思亂想嘛!可以做的事,就是〝胡思亂想〞這件事。
胡思亂想久了,開始有情節出來。原本定在那裏不動的山川湖泊,後來因為發生了一些事,加上以前就已流傳的故事或史事,再多加演變,就被神化了。剛開始情節簡單,日子輪轉久了,山南山北至少得大戰七回合,孫悟空最後來個七十二變。
哈!誰說會沒事幹,青藏高原上的傳說、神話,比草原上的牛羊還多。多到每座山、每個湖、每條川都可以有神靈附與;也可能與某位神仙、尊者搭上關係;亦或是有段淒美、悲愴或驚天動地的故事。
(£神山聖湖簡圖,地圖截取自:圖吧http://www.mapbar.com/ali/search/6Pk55m5E_/1,
神山聖湖名稱為熟女自行標註,崗仁波齊峰的位置要再北邊一些)
(£這個山丘,將聖湖和鬼湖分開,就是上圖兩湖中間那條黃色的路)
就以我們眼前這座高原湖泊「拉昂錯」來說好了,竟然有個別稱叫〝鬼湖〞;它東邊隔了座山丘,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瑪旁雍錯」,〝鬼湖〞與〝聖湖〞,僅一丘之隔。一西一東,一魔一聖,是有什麼傳說讓「拉昂錯」給〝妖魔化〞了呢?
我還沒有聽說有關「拉昂錯」〝妖魔化〞的傳說或故事,倒是車隊殺到湖邊,竟然沒有幾個人要下車,太反常了吧!
呵!呵!這裏湖畔的沙石灘,沙子太多、卵石少,長了不少貼地而生的紅色植物,如果沒有這些紅草,河灘的沙子大概早就全被吹跑了吧!
(¤£拉抑錯/鬼湖的湖邊是沙地,長了一些紅褐色矮草.結果全團只有幾個人下車到湖濱)
是呀!風超級大,大到沒幾位團友要下車步行到湖岸邊。小梅子拿著相機和腳架,舉步惟艱地往湖邊走,幸好有這些沙灘紅草,我盡量將腳步踩在紅草的邊邊,否則踩在沒有草根附著的地方,簡直就像在沙漠走路,鞋子肯定會跑進沙子。「拉昂錯」是因為風大、沙大,才被稱為〝鬼湖〞嗎?
這會兒真是有點見鬼了。這是海拔近5000公尺高山湖泊嗎?青藏高原大大小小的湖泊,至少也看了十幾座了吧!每座都美得像仙境,要見到湖面如鏡的絕美倒影,幾乎每天都有,怎麼這會兒像颱風來襲前,風起浪湧的沿海景象呢?
(¤£拉昂錯/鬼湖,竟然有陣陣湖浪襲岸,湖岸像已被侵襲蹋陷成斷崖)
(£風不平浪不靜的鬼湖)
實在是詭異的畫面。湖水似乎被風捲起陣陣波浪,浪與浪之間,短又密集,直往岸邊襲來,稍不停歇。當我們幾位下車步行至湖邊的團友,往湖岸靠近,又被嚇了一大跳,因為湖岸根本像懸崖,被湖水侵蝕地湖岸倒退,讓岸邊土地和湖面落差約一個成人身高距離,使人下意識退了幾步,不敢再靠近湖邊。
我在「拉昂錯」湖邊待了十分鐘,有一度我懷疑,待會兒會不會突然打來一陣瘋狗浪,把人給捲進〝鬼湖〞裏去呢?還是待久了,會失神不自主地往湖水走去,噗通一聲掉到崖下的〝鬼水〞裏?難道這就是「拉昂錯」〝鬼湖〞稱號的由來嗎?
詭異的畫面不光因為陣陣襲岸的湖浪,偏偏〝鬼湖〞南邊緊臨著雪山「納木那尼峰」,一排聖潔又雪白的雪山,藏族人稱為〝聖母之山〞或〝神女峰〞,就靜靜地在那裏。一動一靜,一北一南,一魔一聖,僅一岸之隔。
(¤£雪白的納木那尼雪峰是藏人聖母之山,而它北面的拉昂錯竟有鬼湖之稱)
(£神山:納木那尼峰&鬼湖:拉昂錯)
海拔7694公尺的「納木那尼峰」,是喜馬拉雅山脈西半部最高的雪山,在中國看到的北側雪山,山形和山脊的線條顯得圓緩而柔和,加上整片的白雪積峰,〝聖母、神女〞之名,無不恰當。
「納木那尼峰」距離我們算是很近很近了,近到肉眼就可以看到峽谷發育著的冰川(台灣叫:冰河),近到積雪的深淺都能判斷的一清二楚。它的山頂一直凝聚著白色的濃厚雲霧,幸好一個小時前〝站在高崗上〞看〝聖母之山〞,和現在站在〝鬼湖〞之畔,山頂都沒有和雲霧攪和在一起,即使你濃我濃,琶琵總未半遮面。
雪山之上的雲霧儘管濃厚,但也雪白如棉;但是〝鬼湖〞上方卻烏雲罩頂,像要括起狂風暴雨。這時就不免讓人牽連起一丘之隔的〝鬼湖〞與〝聖湖〞,因為方才在「即烏寺」山上看到的「瑪旁雍錯」是那麼風平浪靜、晴空萬里,怎麼隔了座小山丘,就天地頓變了呢?
以地質學的考證來說,〝鬼湖〞「拉昂錯」和〝聖湖〞「瑪旁雍錯」,原來是連在一塊的,後來地形產生變化,我們車子開過的那個狹長山丘,讓湖泊一分為二,而中間原本有連接的河槽,在近代也變乾涸。不過學術考證歸學術考證,民間的傳說可是劇情精采呢!
(£納木那尼雪峰&拉昂錯)
(£鬼湖之浪)
「〝鬼湖〞的湖中有小島,島上有寺廟,每年只有當冬天湖面結冰,湖中島上的僧侶才能走在冰上,才能暫時接觸外界。」(看地圖,鬼湖中間的確有小島,但真有人住嗎?不知。)
「其實〝鬼湖〞與〝聖湖〞的湖底有洞相通,到現在還是這樣。總有一天,〝鬼湖〞會因為〝聖湖〞的幫助,而得到解脫和救贖。如果有一天,看到〝聖湖〞之水流入原來那條已乾涸的河槽,〝聖湖〞之水注入〝鬼湖〞,而且同時有金、藍色的兩種魚流入,〝鬼湖〞的水將變得和〝聖湖〞之水一樣聖潔和清甜。」
雖然〝鬼湖〞、〝聖湖〞原本相通,但〝聖湖〞的湖水是乾淨又具高礦質的天然好水,而〝鬼湖〞之水卻是鹹水,再加上兩邊截然不同的湖相和氣象,難怪有關鬼、聖的傳說不絕,難怪當地藏民代代深信不疑。
嘻!熟女最喜歡這些傳說故事,我都當它們是真的,幹嘛要去宣判這些傳說或神化故事是假的呢?讓這世界多些可能性,可以幫助我們去接納這世界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我們對萬事萬相就不會那麼自以為是,心視野會更寬廣,你的世界也會變得更精采有趣哦!
(¤£當然要下車走到湖邊囉!就算它叫鬼湖也要去)
(£鬼湖拉昂錯的湖岸被侵襲而像斷崖,令人不敢太靠近岸邊)
(£沙岸留下不少吉普車的車轍痕跡)
(£這應該是聖湖和鬼湖原來還有連接的河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