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館」場館主題──〝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展館建築特色──為自建的展館,以數個大小圓柱做為支撐主體,頂上是一片空中花園和草原,太陽能小電板組成紅色帷幕,空中纜車在其間悠遊
展廳──雙螺旋坡道的50組3D景觀儀、12個真人大小螢幕區、Imax巨幕電影、纜車之旅、開放空間之城市區
熟女小梅子參觀日期:2010/5/11 (二) 早上10點前後
當日世博參觀人數:18萬多人次
熟女小梅子排隊時間:約25分鐘(開館前就排隊,所以主要是等展館開門的時間)
熟女小梅子參觀時間:約40分鐘
展館外觀〈智能帷幕〉――
熟女小梅子的視線~ 剛硬的科技實物,以柔潤的手法呈現,光和風是催化劑,剛柔並濟。
「瑞士館」這個展館建築也很特別。
首先,我在排隊看它時,直覺是:沒有牆。這說法好像有點怪怪的,它看起來就是兩根大圓柱立在那裏,加上幾根小圓柱,就真的沒有牆嘛!然後圓柱上面是不規則的屋頂大蓋子,聽報導說上頭都是植物。然後蓋子邊綠垂下大網子,網子上面像掛滿了風鈴般的紅色小圓板,還不時發亮,所以我說它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網子由大豆纖維製成,網上不等距掛著紅色小圓盤。圓盤上有塊太陽能電池板,白天會〝吸光〞;太陽能板吸收的電能,讓LED燈在晚上會〝發光〞,所以每個小圓盤都是〝個體戶〞,獨立能源,自給自足。新聞上說,對著它使用相機閃光燈,它會感應發亮,只是熟女我在排隊等展館開門時,玩了好幾次,它們都不理我啦!
這紅色太陽能小圓板可以當成紀念品,大概花個2000元就能認購它,在世博會結束後,寄給認購者當最特別的禮物。本來我有興趣預購的,但後來沒買成,一來是因為它們都不理會我的相機閃光,有點不給面子;二來我興奮地跑去吃瑞士館貴婦餐,後來用完餐就完全忘記這件事了。啊!哈哈哈!
我一直認為,一棟展館的設計,能將排隊入場的狀況列入考慮,讓排隊的人也有事做,這就是人性和聰明的展現。像「阿酋聯館」很貼心,「瑞士館」紅色的智慧帷幕也是,不但讓我們在排隊時,隨著隊伍的前進,相機就能不時取到各角度的紅色帷幕畫面,還能以相機或手機玩互動的遊戲,不管成不成功,總覺得排隊不會閒得發荒、不耐,這個也許是原先沒料想到的效果吧!又或者說這根本就是設計師的傑作。
展館裏的開放空間〈城市區〉――
熟女小梅子的視線~ 多麼貼心的設計,這就是人性的展現,如同閩南地區的騎樓設計,能為陌生人遮風避雨,哪分你我。
若因為排隊人潮太多而無法入館的朋友,我也建議不要放棄到「瑞士館」一遊。除了可以看看紅色的智能帷幕,其實你還可以不必經由排隊,就能走進帷幕裏。紅色帷幕裏面是一個開放空間,名為〈城市區〉,排隊者的參觀動線都在大圓柱裏和頂層花園,所以不會有衝突。
紅色的智慧帷幕,將硬冷的高科技產品,用有趣的方式兼具裝置藝術的手法呈現。網子看似不動,但空氣是游移自在的,不分網內、網外(非電信廣告哦);遊客也能游移自在,因為網子上的硬冷裝置,不是隔離,而是引導,引導直接進入這不設限、不設防的〈城市區〉。
〈城市區〉裏除了有小型的展覽,你也可以在這裏稍微休息,欣賞建築。或者對瑞士錶有興趣的人,「瑞士館」的小商店可是人滿為患,都是要去買瑞士錶啦!當然也可以像熟女我一樣,慰勞自己一頓貴婦級的美食嚮宴。
雙螺旋坡道的50個3D景觀儀〈瑞士故事〉――
熟女小梅子的視線~ 和外星人〝看對眼〞,八成也會對瑞士〝看對眼〞。
「瑞士館」的兩個大圓柱,是參觀主體。入場後,先沿著通道上第一根大圓柱,這是以螺旋坡道的方式,讓遊客緩緩步行至高層區,在參觀完室內的展題後,又由另一螺旋坡道下來,再至另一個大圓柱去搭纜車,這就是「瑞士館」在〝室內〞的參觀規劃,雙圓柱、雙螺旋坡道。
只能說,「瑞士館」設計者很會利用規劃好的路線,適時嵌入一個展題,就像方才在館外排隊時,沒有人不會去研究那紅色的小圓盤吧!這雙螺旋坡道每隔一定點距離,擺置了50個3D景觀儀,外型簡直就像有著一雙大眼睛的外星人。
3D景觀儀內有瑞士的大自然、景色,以及瑞士面臨環保、交通、建築問題的解決之道;50個景觀儀就有50個瑞士的美、魅力與努力。如果只是一昧地往前走,趕著去搭纜車,那就白白錯過這50個驚喜。
稍微彎點腰,將雙眼湊近景觀儀,當你和外星人〝看對眼〞,就代表將你極可能也和瑞士〝看對眼〞了。
與12位瑞士人的面對面――
熟女小梅子的視線~ 甩開面對陌生人和爛英文的恐懼,你可以貼近12位瑞士人,傾聽他們的故事。
由螺旋坡道進入室內的展廳,有12 個長型直立螢幕交錯與你相對。
這12個螢幕上是12位同真人大小的瑞士人民,他們各別代表不同身份,有農夫、運動員,有型男、OL。不同職位、領域的瑞士人民,自信地向你訴說他對自己國家的夢想、展望與責任。
12個人,有12 個故事,雖然故事短短的,但代表了12種瑞士的人文範例。同樣地,若是匆匆走過,你就少了12 個屬於瑞士的故事。
Imax巨幕電影〈阿爾卑斯山:自然的巨人〉――
熟女小梅子的視線~ 不秀3D,卻能讓人如搭乘直昇機般,貼近阿爾卑斯山的每個季節。視線有冒險、有開濶;心境是驚嘆、是開放。
約有十公尺高的巨型螢幕,重覆播出Imax電影〈阿爾卑斯山:自然的巨人〉,長度約7分鐘。是開放型的小小展區,沒有坐位,想看電影的人自行站到前方,要搭纜車的人繼續前行。
很像搭著直昇機,從空中看瑞士;也像地理頻道的探險故事加旅遊節目的組合。這是由瑞士豪瑞公司和瑞士国家旅遊局共同籌畫和製作,再經過濃縮、剪輯而成。
「阿爾卑斯山」和周遭山川的壯濶景色,自然是瑞士引以為傲的大自然資產,去過瑞士旅遊的朋友,可以在這部影片看到熟悉的舊地重遊;而城鄉的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融洽互生,一直是瑞士有在努力維繫的目標,這也是影片隱藏要表達的一面。
這部影片可以看到上述重點的闡述,風光好、鄉村美、山壯麗;但又藉由攀岩、登山所面臨大自然的險峻,提醒看影片的朋友──大自然對人類的行為和活動,或許無聲,卻都留下記錄。有一天,大自然會用它的方式告訴我們,可能是獎勵,也許是處罰,人類保有選擇的機會,但有時間性,請人類一定要記得。
(£¤紅色智能幕帷)
(¤紅色智能幕帷內,看西班牙館)
(¤紅色智能幕帷,看波蘭館)
(¤紅色智能幕帷內,看德國館)
(¤紅色智能幕帷內,看法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