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現代的牢房,總是予人神秘之感,畢竟那裏是常人迴避之處。近年來,監獄不再如此神秘難解,媒體的報導使其漸漸曝光;監獄也有賣東西;甚至舊監獄也改造為「獄政博物館」。
嘉義舊監獄,建於民國8年(日治時期大正11年),已將近百年歷史,嘉義監獄早已遷移至鹿草,舊監獄不再關犯人。因為經歷經臺灣日治、光復時期的獄政發展史,不僅年代久遠,其日治監獄建築也是目前臺灣僅存,目前政府已於94年訂為國定古蹟遺跡,並轉型為「獄政博物館」。
£ 嘉義舊監獄,草綠色的兩扇木門相當質感又氣派,
拱門比木門還低,是因為曾改建
獄政博物館尚未整理完全,因為古蹟的整理與修復需謹慎處理,以確保開放後面對往來遊客的保護措施有效。
目前可供參觀建物部份約為整座園區三分之一左右,不便任由民眾自由參觀,而且沒有志工的解說,容易淪為走馬看花,故須由志工協助導覽與帶領。散客有固定的導覽梯次,團體則須事先預約哦!(請詳見官網或文末備註)
£¤ 嘉義舊監獄,濃濃的日式木屋建築風情
£¤ 嘉義舊監獄,戶外區有不少受刑人巧手庭園造景
整個導覽時間一小時左右,會繞一環狀路線,喜歡拍照的朋友最好把握時間,跟著團體行動,才能聽到志工的導覽。不過因為會走一圈回來,故導覽前區靠近大門範圍都方便回頭再補拍;尾巴區域則可多一些些停留時間,如此可不遺漏志工重要的介紹,又可以滿足拍照興趣。
首先參觀行政辦公區,馬上重頭戲上場:典獄長辦公室。
典獄長室分為左右區,右邊是沙發組;左邊是辦公桌椅。二面採光良好,窗戶造型復古典樸,而且內部暗藏平衡小機關,像復古火車車廂窗戶為上下推拉方式,但可以開拉到任意高度,非常智慧的技巧。
典獄長看似整座監獄最大家長,此時變得好親民,因為一件典獄長帥氣制服提供遊客穿搭,而且是在典獄長室拍照,增添參觀博物館的樂趣。
因已屬博物館,故在主棟其他辦公室設立為展覽室,展出監獄內的各項設備、服裝、監控系統、歷史文件、以前受刑人活動照片、使用器物……等;例如使用在犯人身上的銬、鐐、牢房的門鎖……等,不再憑電視電影的畫面,乃是真實地呈現前。
£¤ 辦公室改為展覽區
£¤ 伙食房
¤ 辦公室天花板的通風設備
部份空間則維持大致原狀,以供民眾最直覺的想像。例如也常常出現在電視電影的接見室,內外兩邊都開放,若有三五親友同行,大家幾乎免不了 kuso 一番,拍張假裝受刑人與家屬見面的劇情照。
其中典獄長室對面的展覽室,設有獄政博物館紀念章二款,集章迷記得帶集章冊來哦!
我想,多數參觀獄政博物館的朋友,最好奇牢房長什麼樣子?熟女小梅子也是,這可是獄政博物館最夯的體驗:入真正的牢房,當〝一時〞的犯人。
£ 嘉義舊監獄的模型
£¤ 嘉義舊監獄中央台區域的展示品
£ 受刑人制服
¤ 職員制服
嘉義舊監獄的牢房呈三條線的放射狀,三線交會之處為〝中央台〞。
中央台主要參觀重點,當然是中央監控系統。中間數張複古木製桌櫃上,擺置了現在看起來覺得功能很簡單的通訊、儀器、螢幕等器材;前方通往三棟宿舍的廊道上方,則為監獄各區名稱與對應燈誌,當有狀況發生時,得迅速判別。
£¤ 中央台&監控系統
¤ 中央台區域,有日式神社(上方)祭拜的地方
那麼,各區狀況由誰反映並傳遞至〝中央台〞廊道上方的燈誌呢?以牢房來說,有三條管道監控。
牢房走道的巡查,這是最基礎的方式;牢房戶外也會巡邏,高高的窗戶下方均標示房間號碼,以號碼來通報;第三條管道則須進入牢房才能瞭然,就請導覽志工帶大家走進牢房吧!
£¤ 牢房外側,窗戶下方有標示房號,
突發狀況方便迅速通報
£ 牢房走道
¤ 中央台至牢房的廊道
三棟牢房各取名為智、仁、勇,志工會帶大家參觀其中一棟牢房。
在〝放任〞大伙進入房間自願當一時犯人之前,志工先介紹牢房的各項設計。送飯口、窗戶位置、通風口、每房人數……等,即使乍看設施簡易,卻學問大大。
£¤ 二種不同房型的牢房
¤ 送飯口,由牢房內往走道看
¤ 澡堂
走廊牆壁有一排垂直排列的小扶手,志工示範手腳並用往上攀爬,原來這是通往走廊上方通道的小樓梯,而走廊上方通道即為第三條管道的監控:由高制下,可清楚地監看每房受刑人狀況。
£¤ 牢房走道上方,是縷空的通道,
方便管理人員由上往下查看受刑人狀況
牢房的門鎖與設備均保持原狀並未更新,部份牢房打開者,可提供民眾入內參觀、當犯人。但民眾不要隨意進入未經允許的房間,雖然博物館仍保有鑰匙,但別忘了那些都是經歷日據時代至今的東西,是否仍然活用不可而知,要是不小心真的被關在裏面,可得大費周章才出得來哦!
透過志工的介紹,我們深入瞭解昔日受刑人的生活日常,但受刑人也要工作的哦!他們白天參與勞動,也藉由勞動施予教化、協助他們習得一技之長,並賺取自己的零用錢。因此四棟工場也是整座獄政博物館參觀重點。
例如熟女小梅子曾到某監獄的會客區買東西。那是現在的監獄針對受刑人的生產技能提升,已結合各地民間需求與各地物產特性,受刑人製作出來的產品,部份已獲得市場肯定。熟女我去過某監獄買手工麻糬,也訂過醬油組合。(各監獄產品的販售,請上網查詢購買方式或時間限制。)
£¤ 第一至第四工場
¤ 工場內的廁所
£¤ 工場展出受刑人的用品
四棟工場均為木製大型建築,是昔日受刑人工作的地方。
前面三棟工場展出受刑人各式各樣的作品,有他們實際生產可販賣取得收入的實品;有參與各式活動或競賽的作品,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花燈,許多燈會的得獎作品都是出自受刑人的巧手;還有偏向教化人心的藝術與美勞作品,例如以廢棄物為創作媒材,做出一幅反映內心的作品。這範圍不小的作品區,可以看到受刑人多樣貌的技能與才華,我個人覺得值得一看。
£¤ 工場展出受刑人精湛的工藝
£¤ 這是用牙籤做的動物哦!
£¤ 受刑人用廢棄物品,做成藝術品,傳達出內心的感情與希望
第四工場則為台灣各獄所的模型。不僅得以立體模型看到監獄的建築與設計均有所異,也能發現到監獄功能非單純關犯人。其中有一間是沒有圍牆的監獄哦!答案觀迎您親自到獄政博物館一探真相。
最後,是入口右側獨立區域的女子監獄:婦育館。
非常小的一棟,顯示以前女性犯人亦為少數,但裏頭功能一應俱全,而且較男子監獄還多了一項:育兒房。女性受刑人若有未滿三歲的小孩,有機會攜子服刑,現在制度仍然如此。
與男子宿舍相同,有二種大小房型。在導覽員尚未解說前,細心的人可馬上發現到與男子宿舍房間的差異:馬桶旁多設立了一塊可開合的隔板,畢竟女子更注重如廁的私密。
婦育館建築呈L型,兩線交叉位置,有兩間房間。一是衛浴間,若受刑人較多時,還可至戶外洗浴池沖澡。二是育兒房,現場擺了小搖床、小木馬、沖泡奶粉用品,這間應是整棟監獄最溫馨的地方吧!
L型另一條線,則為女子受刑人的工場。建築挑高,在沒有冷氣的年代,不但採光良好,也十分通風,舊時建築好綠能。
主題略帶嚴肅的獄政博物館,參觀起來絕不會乏味,透過導覽反而處處讓人心覺豁然開朗;而且因為過去神秘的色彩,更添參觀過程的好奇與專注。好好拍照的趣味人形立牌、紀念章,都可滿足民眾旅遊的樂趣。
~獄政博物館(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
地址:嘉義市維新路140號
官網:http://prisonmuseum.moj.gov.tw/mp.asp?mp=1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參觀方式:免費。由導覽志工以團進團出方式,帶領入館參觀
散客導覽時間:9時30分、10時30分、13時30分及14時30分四個時段
團體預約:於參觀日前15日完成預約。
預約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30~11:30,下午14:00 ~ 17:00。
預約專線:(05)362-1873或傳真(05)362-2036。
預約表格請至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