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林卡(又音譯:諾布林卡)總共佔地36萬平方米,所以要慢慢地走、閒閒地逛。我們離開格桑頗章往北走不到200米,來到一個石板地的大廣場。這廣場若由羅布林卡的東門正門進入,會直接走到這兒,這裏就是每年舉辦雪頓節時,下午表演藏戲的地方。廣場面對著一個大門深鎖的二層樓亭台,其中二樓的看台是達賴喇嘛欣賞藏戲的包廂啦!這座由黃、橘、金色為主的建築,叫「康松思輪」,又稱做「威鎮三界閣」。
(£康松思輪前的廣場,在此會舉辦雪頓節,雪頓節的下午此廣場會上演藏戲)
由康松思輪往北走,石板路的一旁是又密又細的整片竹林,聽說在西藏只有這裏有種植竹子。這竹子密到已經擠出欄杆,佔據石板路的上空,雖然遮住了向上的視野,倒是形成絕佳的蔭涼路;因為涼爽怡人,我們走得更慢了。
過了竹林,是我們在羅布林卡參觀的第三座建築「新宮」。和羅布林卡其它築比起來,修築於1954年的「達旦明久頗章」,自然順理成章被稱為新宮。
新宮為二層樓宮殿,一樓的格局主要是廊殿、達賴的客廳、休息室、庫房等。上二樓的樓梯間有一座時鐘,其時針永遠指著九點鐘。1959年3月西藏人民抗暴事件,羅布林卡受到砲彈攻擊,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被迫流亡印度,而後許多的西藏人民跟隨達賴離開家鄉,這時鐘就停留在當時他出走西藏的時間。
如今,數十年歲月流轉,達賴已由當時二十四歲的青年,早已成為德高望眾的精神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尚未能喚回青年的歸鄉,達賴還是為保護「以慈悲為核心之藏傳佛教文化,以及延續西藏的語言文字和民族特性等」而努力至今。
二樓的重點是經堂「思西堆喜」。經堂面積並不大,北面牆為供奉釋迦牟尼佛像的佛櫃,東面中央設有達賴的寶座,寶座上方的天花板設有上綠下紅的幡蓋,就是我們常在圖面上看到寶坐上有一把像華麗的傘蓋即是,而在西藏只有達賴和宗巴喀的坐位上方,才會有所謂的華蓋、幡蓋,這一點若小陳沒有說起,我們也不會去注意的。
西面的牆面是一大幅的西藏通史壁畫,整幅壁畫是由一幅幅小圖佷自然地組合而成,每一幅小圖都敘述一段歷史或事件。小陳在這座經堂內仔細地解說壁畫,哪一幅小圖是彌猴化作人的藏族子民起源傳說,哪幅的地點在澤當,哪幅小圖是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哪一幅又是大昭寺,如何如何。
講著講著,十幾個人大概是走久了,累得直接席地而坐,只剩兩三個人還圍著小陳,藉著壁畫瞭解西藏歷史。當然其中一定有一個是小梅子我啦!小陳忍不住對我說:「你一直拿著筆記本,我講一句,妳抄一句,我壓力好大。還好妳不是用錄音的,要是內容有錯誤,還可以說是妳自己抄錯的。呵呵呵!」對呀!以後我就用錄音好了,還可以將我的想法立刻記錄,要畫圖的部份再用筆記本。小陳,謝啦!不過,我告訴你,你剛剛說我拿著筆記本,你講一句,我抄一句,讓你壓力好大,這句話也已經被我記在筆記本上了,哈哈哈!
離開經堂後,繼續沿著二樓走道,一間間地參觀。二樓其他房間主要是十四世達賴年輕時住的寢室、衛生間、習經室、講經室、密宗室、辦公廳、會客室等等,陳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物品,在現代的角度來看,算是相當樸實。每間多保持原有之擺設,是否經過了五十年,它們都還在等待主人的回鄉呢?
好像天色開始漸暗,陽光提早收工回家,我們在園內逛了一圈石板路,欣賞各式花草和繁木。這原來的夏宮已在解放後,開放平民百姓入園,成為更貼近民眾的「人民公園」,不再只有雪頓節才能一見其容貎。我想,這樣才是藏人真正的寶貝園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