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572.jpg

DSC05468.jpg

DSC05784.jpg

DSC05785.jpg

DSC05786.jpg 

 

這個位在「南方澳」近山區的小村莊裏,曾流傳著一個以前我們聽過的民間故事──先人在這片土地上無論怎麼個辛勤耕作,農田收成始終無法餵飽村民,上天憐愍蒼生,在山腳下置了一個石甕,甕內湧出白米,村民拿取每日所食的白米,米甕會自動補滿,村民擺脫了餓肚子的日子。好日子在因為一位不知足的人而終止,當白米被額外多取而拿去賣錢,米甕再也沒有冒出白米來了,這個村子又回到了原來貧困的日子。

這是「白米村」的由來與傳說。(白米村還有另一說法,因當地盛產的小白石形如小米粒。)

 

DSC05558.jpg 
£¤ 可用來製造木屐的 "江某樹"
DSC05561.jpg 

DSC05552.jpg 
£¤ 白米社區一角落
DSC05563.jpg 

 

村子農作物收成不佳的原因,在於土地貧瘠,當地的石子比土還多,而這卻也是上天付予了當地天然的豐產礦物。水泥砂石業者來開採此地的砂土與小石,帶來了工作,但也帶來了空氣的污染與生活的不便。水泥砂石業帶來的塵埃所灰濛了視野的小村,人口不斷外流;而過去因為當地所盛產的「江某樹」造就了木屐產業,但木屐在台灣能有怎麼樣的生存空間呢?

 

DSC05470.jpg 
£¤ 白米木屐村,各式彩繪木屐
DSC05473.jpg

DSC05476.jpg

DSC05540.jpg

DSC05547.jpg 

 

現在「白米村」經由社區改造,將木屐產業轉型為文化與觀光,人口逐漸回流。水泥砂石業者仍繼續開採礦石,但在村民的努力協調下,大卡車改道,不再經過穿過村民的住屋;塵埃遠離了,還給當地乾淨的空氣。

村民重新穿回他們的木屐,喀啦喀啦的腳步聲,是村莊巷道最熟悉的聲音,木屐是他們最台味的藍白拖。因為「白米村」的村民已找回當地最珍貴的世代記憶,將木屐的製作重新塑造出原鄉特色,打造一座全台獨一無二的「木屐村」。

 

DSC05509.jpg

DSC05528.jpg

 

文建會的〔2011文化行旅〕,首發團「蘭陽悠遊.綠意生活」宜蘭文化一日遊,媒體記者、部落客與食尚玩家主持人莎莎小姐一行人,第一站來到「白米村」。

首先我們到白米村的活動社區,觀賞了〝華視新聞雜誌〞一段有關木屐村的報導,導覽員為我們介紹了村莊的始末與再生的故事,為了以更活潑的方式讓大家跳脫對木屐的單純印象,為大家設計了兩項活動。一是挑選適合自己雙腳尺寸的木屐,現場簡易教學後,大家來跳一曲〝木屐恰恰舞〞吧!

哈!藉著木屐會發出特有的喀喀聲響,配合不甚整齊的舞步,在歡樂的氣氛下,倒也覺得自己稍能與「麥可.佛萊利」的世紀踢踏舞劇《火焰之舞》,沾上一點點邊,至少人家腳上穿的木屐也能製造出類似踢踏舞音效呀!哈!

 

DSC05506.jpg 
£ 穿上木屐,跳一曲木屐恰恰舞吧!
DSC05529.jpg
£¤ 穿上 "協力木屐",
來一場趣味的蜈蚣競走比賽吧!

DSC05533.jpg 

 

接著是分成三組競賽,來一場〝蜈蚣競走〞。三人為一組,穿上一雙長型的〝協力木屐〞,三人必須步伐一致,看哪一隊先回到終點呢?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遊戲哦!惹得現場笑聲與加油聲不斷。

參觀完社區活動中心後,志工帶我們逛了一下社區小巷,介紹生產木屐用的「江某樹」因為江某樹的質地很輕,除了可以做冰棒棍火柴棒,也運用在木屐上,畢竟穿在腳上的木屐重量愈輕愈好

 

DSC05588.jpg 
£ 具腳底按摩功效的木屐,靈感來自洗衣板
DSC05591.jpg  
£
¤ 陳信雄師傅親自示範,如何以江某樹製作木屐鞋底
 
DSC05598.jpg 

 

接著我們來到木屐文化館,先到三樓的咖啡區享用一碗清涼的古早味點心二樓則是最精彩的木屐與工藝品的製作現場一雙雙的木屐在老師傅的巧手下再生,年輕人也加入行列,有人負責創意,有人彩繪,有人解說與介紹。

超可愛的陳信雄師傅為大家示範,已被切割為長方型「江某樹」木塊,為了充份使用木料,一雙木屐以鞋面兩兩相對,鞋底的頭部與根部交錯的方式,順著描好的線切下去,就是兩隻木屐鞋底再來信雄師傅示範以巧力使用斧頭將型削圓,又請同行部落客用刨刀將木面刨得更細緻基本上的木屐鞋底大致完成

 

DSC05629.jpg 
£¤ 女師傅正在為鞋面的皮革上色,
這是小木屐鑰匙圈使用的小小皮革哦!

DSC05631.jpg

DSC05632.jpg 
£ 超可愛小小木屐
¤ 這位年輕的女師傅,正在為鞋子進行電烙圖案

DSC05661.jpg

 

幾位年輕的女性村民,負責皮料的彩繪,以及將皮面釘在木屐的鞋底木塊上;再更精細的,整雙鞋子都能彩繪雕刻,或者製成小型掛飾,或者是利用江某樹的木頭做出其他形狀的小飾物

 

DSC05700.jpg 
£¤ 食尚玩家主持人莎莎,正穿著 "罰站木屐"
示範一邊做體操,一邊可調整體態

DSC05704.jpg

DSC05707.jpg
¤ 熟女穿著健康木屐,
右邊那雙是罰站木屐,是不是鞋頭比鞋根高很多呀!

DSC05713.jpg 

 

再來大伙兒來到一樓,這裏也很有意思。木屐不再只是單純穿在腳上,可以去串門子的拖鞋,現在的木屐可是有著超乎我們想像的多種功效主持人莎莎試穿各式木屐,其中最好玩的是〝罰站木屐〞,這是一款鞋頭比鞋根還要高很多的木屐,當我們站在鞋上,為了保持平衡不往後倒,身體的脊椎會自動站得又直又挺,配合手部的體操,可以幫助校正駝背、減緩腰酸背痛的症狀哦!〝罰站木屐〞不是用來走路,而是定點站立之用

再來是一雙鞋面有著像搓衣板般的木屐,這是具有腳底按摩功效的喲!是很受歡迎的一雙新型木屐最後就是〝協力木屐〞,玩團體遊戲相當適合,不玩的時候垂直擺放,也是很不錯的擺飾哩!

 

DSC05693.jpg 
£ 健康木屐的鞋基
¤ 罰站木屐

DSC05702.jpg 
¤ 健康木屐
DSC05724.jpg 

DSC05714.jpg 
£¤ 協力木屐
DSC05715.jpg

DSC05716.jpg 

 

我們最後到「白米社區工藝教室」,在此製作了一雙小小木屐鑰匙圈。先挑選自己喜愛的皮革顏色,將皮面細緻的那一面沾水,並利用小模具壓印自己喜愛的圖案,用小槌子使勁槌幾下即可。再來是彩繪顏色,連皮革的邊邊也要塗色,用吹風機稍微吹一下下,接著請師傅幫我們將皮革與木頭鞋底,以小鐵釘釘妥,最後是在皮革上塗上乳液,使皮革的顏色穩固不掉色,我們DIY的可愛小木屐鑰匙就完成啦!

 

DSC05734.jpg 
£¤ DIY一個屬於自己的木屐鑰匙圈吧!
這是壓印圖案的工具

DSC05739.jpg

DSC05743.jpg 
£ 莎莎很認真地做小木屐
¤ 這是熟女做的

DSC05747.jpg 
¤ 皮革印好圖案,彩繪好顏色後
由女師傅幫我們將皮革釘在鞋底

DSC05755.jpg 
¤ 最後塗上皮革乳液
DSC05759.jpg

DSC05761.jpg 

 

白米木屐文化館及社區教室,不僅僅是以上介紹的木屐製作流程與各式鞋型,還有利用當地特產的小石子製成的畫作和藝術品當然白米木屐村背後所隱藏的意義,非僅超乎想像的木屐再生產業,而是一群曾經死沈和落寞的村莊,村民最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家園

村民沒有驅離原有引來無窮塵土製造生活痛苦的的砂土業者,而是取得各自生存空間,將自己原本幾無生路的木屐產業,經過改造,與原鄉的文化融合,這就是「白米木屐村」的故事

 

DSC05649.jpg

DSC05653.jpg

DSC05773.jpg

DSC05783.jpg 

 

熟女小梅子手中把玩的小木屐鑰匙圈,我自己DIY的小作品,用電烙燒上了〝小梅子〞三個字和一個笑臉。熟女有關「白米木屐村」的回憶,除了這個小木屐,也期待透過這篇小小遊記,讓更多人認識白米村,讓白米村的故事繼續

 

DSC05583.jpg 
£¤ 師傅雕鑿木屐,及其工作枱面
DSC05586.jpg

DSC05605.jpg

DSC05612.jpg 

 

「白米木屐村」~http://www.baimi.org.tw

地址:宜蘭縣蘇澳鎮永春路

預約導覽電話:03-9952653

搭大眾交通工具:台鐵東部幹線於蘇澳站下車,轉搭國光客運往永樂里,永春站下車。

自行開車:國道5蘇澳交流道下 右轉台九省道往南 於蘇澳國中直走蘇港路,約1.6公里,進入右側外環道(蘇港路) 有一獅子會鐘樓,十字路口前右轉成功路約1.5公里即可抵達

或是 國道五號下蘇澳交流道 左轉台二省道濱海公路往蘇澳方向 過蘭陽隧道、蘇澳港後直行 過蘇花公路下方,順著圓環(往永春方向),光明路左轉約1.5公里可抵達

 


DSC05615.jpg 
£ 孔子木屐 (相傳孔子的腳很大哦!)
¤ 以前宜蘭人的嫁粧少不了木屐

DSC05616.jpg

DSC05622.jpg 

DSC05650.jpg 
£¤ 莎莎正在DIY小木屐
DSC05637.jpg 

 
DSC05633.jpg 
£¤ 小木屐的皮革鞋面
DSC05643.jpg

DSC05669.jpg

DSC05674.jpg

DSC05687.jpg

DSC05688.jpg

DSC05691.jpg

DSC05692.jpg

DSC05727.jpg

DSC05762.jpg

DSC05764.jpg

DSC05769.jpg

IMG_029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