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國巴黎旅行的朋友,幾乎都會一訪巴黎二大博物館、美術館──羅浮宮、奧塞美術館,不論就建築本身的歷史意義或館藏文物與藝術品,均足以用朝聖二字行動。
現在,在台灣不用出國,能有機會就近欣賞世界級美術館的館藏,喜愛藝術的朋友們,熟女小梅子大力推薦您千萬不要錯過國立故宮博物院、奧塞美術館、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共同主辦的《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奧塞美術館69件珍品來台展出,多麼叫人期待與珍惜!
1986年底由巴黎舊火車站改建的奧塞美術館,藏品定位新舊時代交接時期的19世紀後半至20世紀初期,如今美術館建館剛滿30週年,《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正為紀念建館大慶之展覽,僅巡迴韓國首爾及台北二地,能同時看到世人熟悉的世界級藝術家:米勒、雷諾瓦、莫內、塞尚、高更、梵谷、竇加、秀拉……等大師69件作品,無疑是心靈與視覺的極上嚮宴。
《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分為五大展區,以美學概念為主軸,參觀者依循展場規劃,不急不徐,逐步領略19世紀跨至20世界的美學演變與走勢。而整體展場動線與空間設計,在作品數量精緻不爆炸的情況下,能有舒適的環境與適切的看展距離。
〜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
第一展區作品規格已十分大器,是否讓人嗅出文藝復興之氣息呢?
奧塞美術館館藏較前期作品,乃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前後浪接續拍襲海岸之際,前浪未褪盡,後浪悄然湧進,各有風華。
〜學院派與寫實主義〜
美學般的藝術風格,如現代高級住宅區的有形無形保全防護,走過去免不了想仔細地欣賞,有時卻也油然少了那股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於是,在人物肖像之外,社會寫實的忠實呈現,成了受歡迎的繪畫風格,也是奧塞美術館重點作品主題。
鄉村、勞工、生活的寫實躍上繪畫主流,其實也是社會意識與氛圍、時代歷史躍進的寫照。世界名畫米勒的〝拾穗〞、〝牧羊女與羊群〞、雷諾瓦的〝彈鋼琴的少女〞……均是本區重點展品。
〜印象派與自然主義〜
印象派作品曾在台灣有數次展覽,熟女小梅子有幸參觀數回,是許多國人熟悉的畫派,我猜想或許風景是人們自古以來不變的美好與喜好,永遠的親近與親切。
從巴比松畫派的自然流觴,引燃印象派的光線與色彩的新意展現,眾所週知曾被認為技法粗糙的印象派畫家們,勇往直前地創作,愛畫者的肯定證明他們的大放異彩,成就了多位至今流名畫史的重要藝術家,如莫內、雷諾瓦、畢沙羅、柯洛、秀拉、希斯萊、塞尚……等大師。
另一方面,藝術倒也不會永遠地一枝獨行與獨秀,從第一展區開始,均是雙峰各展秀麗。自然主義畫家也以創新的繪畫風格,歌詠鄉村等真實風情。
〜象徵主義與折衷主義〜
在忠實呈現社會生活寫實與時代的客觀寫真之後,19世紀末興起了追求內在、感情境界的象徵主義,倒也不是說物極必反,而是內在與外在彼此影響與交映,每當偏向某一方一段時間後,自然如鐘擺再盪回到這頭,求取平衡,所以不久折衷主義也展露其頭角。
這區展出的數幅畫作均為裸女,彷彿藉由裸女軀體回歸純粹本質,並表現透視內在的情境或夢想。
〜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之起源〜
19世紀下半各派畫風相互爭輝,而藝術畫風隨時代的演進勢必更往多元發展,20世紀藝術在這些藝術家紮根之下,現代藝術萌芽,無論心靈、視野、手法、素材均愈見繽紛。
讓我們以本展區畫作,由19世紀跨越至20世紀,徜徉跨世紀的美學殿堂:《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
特別說明:
熟女小梅子有幸參與4月7日開展前一天紀者會當天的看展,得不使用閃光燈拍攝展場內部與展出作品,
本文則純為作者個人的心得分享,文中的照片經由策覽單位同意刊登。
正式展覽期間,展場絕不可以拍照與攝影,請看展朋友們注意並遵守展場規則。
~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
展期:2017年4月8日~2017年7月24日
(好評如潮,展期延至 8月28日)
展時:展覽期間每日9~17點
展地: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特展室(台北市至善路二段221號)
捷運淡水線士林站下車,轉乘紅30,故宮正館門口下車。
或轉乘公車255、304、815、小18 、小19 於故宮正面廣場前下車。
粉絲專頁:https://zh-tw.facebook.com/MuseedOrsay30Taiwan/
時藝多媒體網頁:http://www.mediasphere.com.tw/show/show/MuseedOrsay30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