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搭火車去健走】三貂嶺走到猴硐火車站 之 三貂嶺瀑布步道健走
在「枇杷洞瀑布」休息約一小時,背包上肩,沿瀑布旁的上坡步道上行。怎麼瀑布還在身旁,前面就塞車了?原來有須攀繩輔助、狹窄難行之處,一個接著一個爬上去,等待的同時順便向右觀望「枇杷洞瀑布」景觀。
瀑布中上部位有一條內凹的山壁,由此處正可平行觀看。山壁的內凹有著幽美的弧形線條,一絹瀑布從前方流下,奇特又壯觀,我直覺聯想到澳洲伯斯的波浪岩。
通過狹窄處,走一下下又停了下來,在網路上看到的關卡來啦!幾近垂直山壁架設了木頭梯子,木頭兩邊以繩子連結成梯,中間並下垂一條繩子。
我們雙手拉住中間的繩子,並讓繩子垂在自己的雙腳之間,避免自己的兩腳在攀爬間被繩子絆倒;就這樣手拉繩子,身子不可前傾,靠拉繩的力量逐步踩著木梯向上。所以其實身體有點微微後仰或垂直,讓手以上的繩子呈現拉滿而緊繃的狀態,這樣很容易一步接著一步向上,我個人覺得好好玩。
通經垂直木梯,再走一下,忽然步道變了模樣,一條平緩的水泥步道與我們方向垂直,此處有地圖,停下腳步看我們走到哪兒了?原來我們已經完成「三貂嶺步道」健走 (拍拍手),此 T字路口左邊平路往平溪線的大華車站、野人谷,往右是我們將繼續前行的方向。
圖片來源:http://www.lamigo.com.tw/EW/GO/MGroupDetail.asp?prodCd=tpha1那米哥官網
~開始「中坑古道」健走啦!~
看到平平的步道,與方才以繩子繫著木頭為梯子的狀況,現在好輕鬆哦!往右邁開步伐,開始「中坑古道」健走。
水泥路走約 1分鐘,要踩在河中的水泥樁渡過溪流,往右一看,如同方才在「枇杷洞瀑布」所見的「摩天瀑布」上頭,這裏就是枇杷洞瀑布的上方,溪中岩石也有發達的〝壺穴〞。
過河後走石板步道,途中還看到有停車場標示,表示附近有公路。行約 5分鐘抵達「五分寮福興宮」。這裏有一間簡易廁所,這天走的步道就只有福興宮有廁所;而一旁有座涼亭,有幾個人坐在涼亭泡茶。福興宮前面另一條路可接 106公路,不遠處有一個停車場。我們在此沒停留,繼行「中坑古道」。
早上健走「三貂嶺步道」遇到反向擦身而過的登山客不少;但過了「五分寮福德宮」,遇到的山友只有個位數字,人氣與熱度簡直天壤之別。這倒也能從步道路狀得到印證。
「中坑古道、柴寮古道」路面更加原始,而原始土石路一遇下雨,總是一段時間的泥濘難行,我們健行的前二天有下雨,走完中坑古道後,健走鞋下半部已經沾滿泥巴、灰頭土臉。
離開福德宮,走一小段水泥石階,之後多是土路,偶爾舖有枕木,或左或右越過小溪溝,這些像水溝的小溪,都是基隆河上游「五分寮溪」小支流,此段路有部份較為濕滑,惟多為平緩之路。
這樣由福德宮行約10分鐘後,開始變成上坡石階,走一會兒後,登至小山頂。此處有小塊空地,方便團體集合或整裝,亦設有椅子可休息。小山頂的路標顯示,由福德宮至此約500公尺,至猴硐火車站尚有4700公尺,呵!還有一大段路呢!加油,繼續前行。
既然走上坡路至小山頂,當然要換成下坡囉!走下設有木條檔泥的步階,繼走數分鐘的平緩泥土路,來到中坑古道上的「福龍宮」,這是一座很小的土公廟,未做停留繼續前進。福龍宮附近遇一T型叉路,依路標往猴硐車站方向前進。
過了「福龍宮」的路更顯濕滑,有的地方找不到乾燥可行之處,硬著頭皮讓健走鞋沾黏更厚的泥巴。之後的山路,開始數次越溪、數次翻山越嶺,是這天行程最辛苦的一段。踩過溪中石頭砌出的水中摩西;通過山坡上凹凸又傾斜的山路,〝壺穴〞地質景觀竟然又出現了。
我覺得好奇特哦!岩壁在垂直面彷彿被刀切了一道好長好深的傷口,路面岩石出現一個個壹穴,又經過一小段一般的土石路後,壺穴又茂密地出現。
緊接著我們竟然紮實地踩在尚有水流的岩石溪床上行,而斜斜的岩石溪床上也散佈發達的壺穴地質。步道斜切溪床溯行,其實看不出步道,岩石溪床就是步道,一旁有架設繩索,不過水流小小的,我們完全未借用繩索,直接小心通過。
渡過溪床,開始一段上坡路,依續為石板階梯、土石路、木樁階梯三種樣貌。呵呵!一條約 13分鐘的爬坡路,走得好累,撐到山頂上一樣有椅子可供休息。有上坡就有下坡,一樣的木樁階梯,下行不到5分鐘即切到山谷,有一片空地,感覺上這空地以前有人居住過的痕跡,也擺了二張椅子讓山友休息。
接著又爬山啦!不過這座山小小的,從上山到下山慢慢走不到十分鐘,而且小山頂一樣有闢出平地和木椅。
沿途真的有跡象可佐證中坑古道以前有人居住,在這樣的深山裡生活,尤其當我們經過〝駁坎〞,一道已長滿青苔卻仍清晰可辨的駁坎,不就是最鮮明的人造建築嗎?今日走的古道不但理景觀豐富,人文內涵也別有底蘊。
有〝駁坎〞的建築踪跡,是不是代表附近有水源?果然不一會兒清澈的小溪現身,溪床砌了水泥樁供通行。接著又渡過木板橋,數分鐘後來到一處好美的秘境。
真的像秘境!溪水因地勢的高低落差,形成一窪窪小水潭;水潭周圍植物翠綠;河岸與溪床的石頭幾被青苔蒙上嫰綠的外衣;幾抺陽空從葉縫之間穿射而下,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欣賞直泌心田美景。
之後又渡過木板橋,林相與方才冏異,翠綠少了些,日照多了些,竹林也出現了。未稍停地走了約20分鐘後,遇到一處整理過的平整區,同樣有木椅,這裡裏應是「烏塗窟山越嶺鞍部」,此處有步道地圖,也正式宣告「中坑古道」結束,繼續銜接的步道為「柴寮古道」。
~繼續「柴寮古道」健走囉!~
登山時總是比較喜歡下坡,比較不累、不喘,速度也可加快,但是如果天雨路滑,下坡路可是叫人吃苦哩!接下來20餘分鐘的下坡路,走得心驚膽跳,路滑是一回事,遇到落差較大的地方,我乾脆蹲坐下來,所以鞋子、褲子、雙手弄得髒兮兮。
初始為木樁階梯,這種步道不太會滑倒,過滑之處側走即可;之後為原始泥土路,我看到有山友差點滑跤,提醒自己寧可慢也不增加風險 (不過最後還是破功)。
這段下坡路段,走了20分鐘後,經過〝二十米橋〞,山路轉為平緩的土石路,路面也較為寬闊。途中見一鐵皮屋,還有機車改裝的小貨車,我心想接下來都會是平平坦坦的路,否則怎麼鐵皮屋前怎麼會有摩托車呢?
呵呵!二十米橋之後的平路,維持約20分後,今天健走行程最後一段下坡路段來囉!(鐵皮屋前的摩托車是怎麼騎上來的?) 好戲在後頭。
雖然下坡步道為木樁、石頭路,但泥土濕濕的,石頭也閃著亮光,一路濕滑,而且步道狹窄,說真的走得有些擔心。這約 17分鐘的路程,就在距離柴寮古道登山口約50米處,我真的滑了一跤,計下滑2個石階,屁股坐在石階上,過了2秒才站起來。天哪!竟然栽在倒數50米的地方。
拍拍有點濕的屁股,這柴寮古道最後的50米,說什麼也得完成!走下石階,回頭拍一張柴寮古道登山起點,還拍得模糊,我們又回到人間,因為建築物、鐵道、橋樑。
經過「瑞三本礦」建築,又如同一早由三貂嶺火車站出發,沿著基隆河而行一樣,現在循著基隆河,往猴硐火車站而行。拖著疲累身軀,來到猴硐沒去找貓咪,因為真的好累,只想趕快搭上普通車,找個坐位閉眼補眠,還得一個多小時才能回到家。
雖然下午的中坑古道、柴寮古道走得很累,但一路上的風景真的好棒,三貂嶺三座瀑布群、多處的壺穴地形、枇杷洞瀑布的那條內凹山壁,鐵道風光......,還有枇杷洞瀑布的泡麵午餐,都令我回味再三,當然包括快走到柴寮古道登山口滑倒的那一跤,呵呵!
【路面狀況】石階、山徑、溪床、泥土產道、柏油路
【海拔高度】82~37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