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早上9點抵達寶山鄉的新城社區,步入社區發展協會,幾位應該已經當阿嬤的阿姨們正在挑菜,是挑韭菜和切南瓜。我們家的人也很好玩,看到有人在挑菜就超級興奮,這和每次到鄉下或山上,看到路邊有人在賣當地生產的當令水果或蔬菜,總是忍不住停下車來,簡直就是遺傳到同一個種嘛!
後來8月7日當天一整天的活動中,三不五時看到這幾位阿姨的身影,要嘛挑菜、煮菜、做饅頭,中午還和大伙一塊兒吃飯哩!
這一天的午餐,完全出乎意料外,菜色相當簡單,6道家常菜、1道熱湯、1道甜湯、2種飯,都是阿姨們煮的。雖然不是大魚大肉,不是餐廳那種精緻菜,卻是令大家難忘又感動的一頓飯。有多令人感動?從食材的在地化、烹煮方式的講究,以及社區的人一起和我們用餐的真情,讓我們每個人飽到不行,肚子和心窩都有滿滿的飽足感呀!
(£¤大灶和木材,我們有多久沒有吃過燒木材/用大灶煮出來的飯菜?)
上篇介紹到甘蔗田割甘庶,親自壓出甘蔗汁,清涼入喉。在我們榨甘蔗汁的同時,原來工寮兩個傳統的大灶,本來是用來將甘蔗汁煮成糖漿,阿姨將火升起,用灶在煮菜。
我看到阿姨的升火,開心地跑去看,真是令人懷念的大灶呀!小時候家裏也有大灶,即使有瓦斯爐煮菜,但是洗澡水還是用大灶去燒,因為我們有免費的煤炭可以使用。現在去宜蘭的姑姑家,也還可以看到大灶,但沒有人用大灶在煮菜的。
(£¤新城社區的阿姨,正在升材火,用大灶煮飯)
在寶山的新城社區,大灶底下升起了火,阿姨用我從小就熟悉的鐵鉗子,伸入灶口,我也低身使勁地瞧,真的是用木頭在燒吔!我們問阿姨是要煮紅糖嗎?阿姨說其實甘蔗的採收期是十一月,現在我們只體驗採甘蔗和壓汁,這升起火的灶是要煮飯的。
〝木材起火、用灶燒飯〞,請問各位,吃過的人舉手!超過20年沒吃過的舉手!
好!我知道,我們全家人都舉手了,我們太感動了。〝木材起火、用灶燒飯〞,感動到快掉淚,阿姨竟然為我們起灶煮飯,不是用電鍋按個按鍵,飯就會煮好,阿姨那麼〝厚工〞,費工、費心地燒木材,為的是給我們最真心的歡迎,歡迎大家到新城社區來,你說這不令人感動嗎?我都感動快流出感謝的眼淚。
(£用大灶和木材煮出來的南瓜)
(£¤附加產物:南瓜鍋巴,大家搶著吃剛出爐的鍋巴)
一位大伯將大鍋上的蓋子掀開,一群人趕緊探頭看。哇!是南瓜飯!大伯說差不多煮好了,而剛好我們已經榨出滿滿一壺的甘蔗汁,正在享用中。南瓜飯被鏟子挖起來放入另外一個大湯鍋中,因為是木材升火煮的,灶上的大鍋子黏了一層鍋巴。
這會兒全部的人都跑來了,原來〝南瓜飯鍋巴〞是今天的第一道菜呀!阿姨用鍋鏟沿著鍋子鏟,一塊塊的鍋巴被傳到每個人的手中,我們一邊吃〝用木材燒出來的南瓜飯鍋巴〞,一邊喝新鮮的甘蔗汁,一塊不夠再來一塊,直到整個鍋子的鍋巴全部被鏟下來。哈!這用大灶煮飯的附加產物──鍋巴,就夠道地了吧!
喝完甘蔗汁,吃完鍋巴,又DIY製作了爆漿黑糖饅頭後,大家將沾了麵粉的桌面擦乾淨,把手洗乾淨,要開始用中餐了。我一定要向大家介紹在新城社區的中餐,這種在地風味餐是我最喜歡的,還有濃濃的人情味哩!
(£¤我們和新城社區的阿伯阿姨們一起用餐)
2種飯──
有白飯和剛才用木材和大灶煮出來的南瓜飯,幾乎大家都要吃南瓜飯,因為那以後不見得有機會吃到,還附加鍋巴哦!
(¤韭菜炒蛋)
(£清炒竹筍絲.¤清炒空心菜)
6道菜──
絲瓜炒蛤、清炒細種空心菜、梅乾菜燒豬肉、土雞切塊、韭菜炒蛋、清炒竹筍絲。每一樣菜都是當地種的,梅乾菜也是在地的,連竹筍也是。
特別推薦〝清炒細種空心菜〞、〝清炒竹筍絲〞。這空心菜我家的花園有種,和市場上賣的品種不同,要買到這種很細很細的空心菜,大概在傳統市場有機會看到人家在賣自家菜的,一般超市沒有在賣。我家這陣子吃到幾次,因為花園很小,每次收成有限,這種細種的空心菜煮出來變成很小盤,但是卻非常好吃。沒想到在新城社區也吃到,連我妹妹都特別指出這道菜,說有多好吃。
另外一道炒竹筍絲,很平常的菜嘛!也是好吃到讓人想打滾,「以後我吃不到這麼好吃的竹筍,怎麼辦?」(連續在地上打滾耍賴)寶山鄉有種竹筍,也算是特產農作物哦!這竹筍應該是當天早上割下來的,怎麼嫰到讓人想吃三碗公?怎麼那麼好吃呢?
(¤炒絲瓜)
(£這裏養的雞.¤自己做的梅乾菜悶豬肉)
2道湯──
熱湯是竹筍湯,甜湯是涼涼的仙草加小粉圓。那竹筍湯和清炒竹筍絲一樣啦!嫰到不行,害我喝2碗,肚子快爆破。
這是我們在寶山鄉新城社區的客家風味餐。我認為比餐廳的菜還好吃,尤其和一群新城社區的阿姨、阿公一同用餐,和家人一塊兒吃飯,面對滿山谷的綠意和濃濃的人情味,真情的風味餐,滋味果然賽過山珍海味呢!
(£好喝到不行的竹筍湯.¤清涼的仙草加小粉圓)
(£¤熟女深入前線,證明真的是燒木材用大灶煮飯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