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鎮西堡」享用了三次正餐和一次中式早餐,其中的早餐是在民宿的餐廳用餐;另外的正餐都是在木屋餐廳享用。三次正餐是第一天的午餐、晚餐及第二天的中餐,三次用餐都享用了當地泰雅族的食材和料理,在地又美味,用這篇來做為鎮西堡深度文化之旅的結束,來個口齒留香,記憶也留香吧!
第一天午餐~
六菜一湯一水果。炒高山高麗菜、炒龍鬚菜、炸茄子、炸山溪魚、肉絲炒青椒、福菜山豬肉湯,這五菜一湯都是當地食材,山豬自己養的,菜自己種的,魚溪谷補的,很簡單的方式料理,就是原味的好菜啦!只有一道糖醋排骨是為了增加菜色豐富而由平地取經,但也是自己料理的。另外,我們去的當時蕃茄正是收成期,蕃茄沾梅粉就成了最開胃的前菜或水果啦!
第一天晚餐~
晩餐的菜色早在下午三點就在製作了,我們一邊吃玉米和蕃茄當點心,一邊看長老和雅賓在做前置作業。長老在削竹子,那是晚上篝火晚會要烤山豬肉串用的;雅賓和阿姨在準備筒子雞,山上的筒子雞有特別的料理法喲!不同處在雞的肚子裏塞滿當地隨處可採到的土肉桂葉,這可是當地的天然香料哦!而且山上的筒子雞不使用瓦斯、木炭,而是利用廢棄的碎木、竹片為燃料,天然的尚好。
晚上的菜色有:高山風味筒子雞、炒高山高麗菜、炒豆子、炒香菇和胡瓜、魚、蕃茄炒蛋,湯則是海帶清湯,除了筒子雞之外,其它都是家常菜,這樣反而符合當地風情嘛!只有蛋和海帶是山下買的,其它都是山上的。
最特別的一道菜是當地正值採收期的紅椒,紅椒切片,沾沙拉及梅子粉,非常特殊的口味,全部被我們吃光光,大家都說要把這一招學起來,簡單又好吃。
第二天午餐~
在鎮西堡的最後一餐,一定要吃飽飽的喲!菜色是:炸川七葉、白斬雞、悶南瓜、炒山豬肉片、炒高山高麗菜、炒筍干,湯是胡瓜湯。有發現到每餐都有炒高山高麗菜吧!這是一定要的啦!誰叫我們去的時候正是盛產期呢?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買了好多顆帶下山哩!
其中的悶南瓜、炒山豬肉片、炒筍干,真是好下飯的家常菜呀!光是炒筍干就吃了快2碗。最特別的是炸川七葉,第一次看到這樣料理,以一片或二片的川七葉沾麵衣或市售會有發泡效果的麵粉,炸一下就是一道菜,再沾蕃茄醬,而且這也是一道能吃飽的菜哩!下次我家的川七不必每次都炒麻油啦!哈!
用完午餐,到了告別的時刻,因為有人住台北、台中,大家還得循原路下山。行前在木屋餐廳裏,長老等人感性道別,希望我們再到山上來。最後大家又哼唱了前晚篝火晚會教唱的泰雅族歌,即使歌詞記不得,但旋律簡單易記,一起哼出的旋律就是這段旅程最美的回憶之一。
再檢查一下行李,採買好山上種植的蕃茄和高麗菜,大家坐原車下車。揮別了「鎮西堡」,下山的路感覺特別快,瓦歷斯僅開了約二個半小時,即將我們送達熟悉的平地。
再會了!鎮西堡,神木,還有山上的泰雅族朋友們。熟女僅以此十一篇遊記,來紀念這二天的深度之旅。
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加明年度的鎮西堡之旅。每年的活動訊息,包括新竹縣各鄉鎮的社區深度之旅,請至新竹縣文化局全球資訊網查詢。活動時節大概都在夏秋之際,大約5~6月份會發佈當年度社區深度之旅訊息,每項社區深度行均有數個梯次可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