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版的四腳二輪摩托車花蓮小旅行〞行程訂出路線後,對於要玩的點,採出隨興的方式,反正拿著地圖,到了當地再臨時起意。
例如騎機車到〝光復鄉〞火車站蓋紀念章,妹妹問待會兒往哪裏走,我在車站拿出地圖看了一下,就說到馬太鞍濕地、光復糖廠以及太巴塱部落。前面二個地點要看什麼我大致有底,但是「太巴塱部落」有什麼點值得一探,我看了地圖也搞不太清楚,於是採取放牛吃草的方式。比方說,突然看到傳統市場或聚集了一群人好像很熱鬧的樣子,就會停車湊熱鬧去。
哈!我們在「太巴塱部落」玩的幾個點,全部是這樣的啦!看到房子或路邊指標,就給它拐進去,也許有些著名的景點沒看到,但反而能更深入生活化的當地,像我們參觀的當地教會、民眾活動中心、小學即是。
「太巴塱部落」在〝台11甲〞路線上,熟女當然是騎這條路,看到路標寫著「太巴塱部落」,旁邊有一間國小,充滿了許多原住民的圖騰,我當場停下車來想溜進校園。不過路邊的校門關得緊緊的,但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個小門可以溜進,果然我彎到另一條馬路,正式的校門在這兒,只是大門也是關緊緊的。我又再往前走,嘻!〝旁門左道〞被熟女我找著啦!
吔!沒有警衛,校園裏沒有同學,也沒有運動的民眾,整座校園變成熟女姊妹倆獨享。
能吸引熟女執意要找到小門入校園,必定是有某個東西把我拐進去的。告訴大家,拐我的東西是生物,不應該出現在校園裏的生物,你可以在海邊或河邊看到牠,不管怎樣,牠都不應該出現在校園,而且竟然幾十隻、上百隻地成群結黨,好不囂張。
成群結黨,還橫行霸道的。
誰?那麼跨張!
嘻!螃蟹是也。
沒錯!這所「太巴塱國小」裏裏外外全是螃蟹,熟女小梅子看到這麼多螃蟹,當然要瞧個仔細才行。
「太巴塱國小」校園的圍牆,塗繪或拼貼了國小的代表圖騰:百步蛇、太陽和螃蟹,一個圖騰接著一個圖騰,十分醒目。在馬路十字路口的圍牆,更以小朋友手作的陶土作品貼飾,我想每一位經過這裏的外地人,莫不被這獷野中又帶著童貞趣味的作品給吸引住了。
£¤ 這些校園圍牆或柱面的 拼貼作品/木雕/手作燒陶
讓人忍不住想進學校裏瞧個仔細呀!
走進校園,側邊小門的房子牆面,以小陶土捏製成小圓石狀,酷似以前的小瓷磚,拼出阿美族原住民與日月星辰等大自然圖騰,樸直又自然。
再走往大門。天哪!好有創意!請問有誰看過這麼可愛又有創意的〝校園地圖〞呢?一座罋形的水泥牆,背面是太陽光芒照耀天空並浮滿了魚、螃蟹與人形;正面是以陶土拼整座校園的地圖,讓人忍不住照著地圖探遊校園一圈。
£¤ 這座大門旁的甕形的水泥壁,正反面都相當有看頭
這是背面以 小石頭/碎瓷磚/陶土 組成的太巴塱代表性圖騰
£¤ 這是甕形水泥壁的正面,
以陶土拼出的校園導覽地圖,太叫人驚豔了!
抬頭看校舍樓房,哈!〝禮義廉恥〞這四個字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活潑又可愛?熟女超愛〝禮義廉恥〞四個字下方跳舞的阿美族同胞。
好啦!什麼佈告欄、小朋友的作品之類的,通通都有螃蟹,連每個班級的〝年級班別標示牌〞,也完完全全是一隻隻的螃蟹吔!一年甲班、二年甲班……、六年甲班(一個年級只有一班),到圖書館、幼稚園班(國幼班)、洗手間,每間標示牌通通都是螃蟹家族。
「太巴塱部落」位在光復鄉東邊靠近海岸山脈之側,與靠近中央山脈的「馬太鞍部落」以嘉農溪相隔,因為以前這裏有著數量頗多的螃蟹,故以阿美族語的螃蟹為名,即〝太巴塱〞是也。
來到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要體驗濃濃的阿美族風情,除了最正統的「太巴塱文化館」、「太巴塱阿美族文物展示室」,來到「太巴塱國小」也非常有味道喲!
「太巴塱Tafalong國小」,成立於民國前12年,西元1900年啦!不但榮登花蓮〝百齡校瑞〞級的學校,即使以全台來排名,歷史超過百年以上的學校也少之又少,真的是沒看介紹不知此校之臥虎藏龍呀!
¤ 這是位在操場旁的 "祖祠"
¤ 大門圍牆上列出百年來國小所出名人,或是對學校對家鄉有貢獻的族人
這照片中的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
~「太巴塱Tafalong國小」~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中正路二段23號,台11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