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舊山線〉復駛,共有二種列車可供選擇。熟女搭乘的〈CK124蒸汽火車〉,重現江湖期間是5月21日~7月3日,以及暑假的第二檔8月13日~28日;暑假的第一檔7月9日~8月7日則為柴電列車。當然蒸汽火車的熱門度較高,本篇要來分享〈CK124蒸汽火車〉神〝汽〞再現的風姿。
其實熟女很小的時候曾搭乘過蒸汽火車,每次都是寒暑假時回宜蘭阿嬤家,但是也沒有搭很多次,後來都變成復興號或坐客運車。所以這次事隔很多年的再次搭乘,帶給我的不只是曾有的回味,即使記憶不是那麼清晰,但當帶蒸汽火車〝嘟──〞聲響起的那刻開始,被蓋上封印的記憶保險箱瞬間解密,時空混淆。
列車上的每樣設施、陳設都令人異常好奇,包括熟女小梅子也是,這好奇混雜了懷舊與驚喜。
£ 藍色車廂
¤ 車門的階梯
£ 綠色的坐椅
¤ 電扇與拉環
¤ 懷舊的車窗
藍色車廂~
跨過縫隙頗大的車門階梯,熟悉的綠皮坐椅成列,熟女買到的車票是最靠近車廂頭的58、60座號,因為要拍照,所以靠窗坐。
坐妥位子後的第一件事,竟是打開窗戶。說實在話,搭乘蒸汽火車最令我興奮的一件事,就是開車窗,這當然牽扯到一段回憶。由於以前搭乘蒸汽火車沒有對號,有一次乘客超多的,大家都搶著要上車,那時我們並沒有靠近車門,爸爸就把個子還很小很小的我,從打開的窗戶塞進去,還吩附我要佔位子,不可以讓別人搶走,雖然那時我還沒上小學,還呆呆的模樣,但仍有保住兩兩相對的4個坐位。呵!
看看車窗卡榫的特寫照片,要開關這種車窗,以兩手同時壓住窗戶兩側的窗夾,然後上下移動。窗框的部位設有等距的數個小溝槽,看你想將窗戶開到什麼程度,將兩邊的窗夾滑入小溝槽卡位即可。整個行程中,我大概開關車窗將近有十來次,可見我有多開心呀!
車廂上頭最讓人懷念的,莫過於旋轉風扇。灰色的風扇,功能俱全,在列車行駛過程中,環視周遭乘客,搭配開啟的車窗,天然的風,最好。
蒸汽火車頭~
黑油油的蒸汽火車頭,無疑是〈CK124蒸汽火車〉的終極標靶。在行程中繼停站時,是拍攝蒸汽火車頭最佳時點;若你是待守車站,等著拍火車進站畫面,不妨將位置靠近火車頭停放的前段月台,如此除了能拍到火車進站包含蒸汽昇天的經典畫面,還能在車上乘客下車前,搶先補抓車頭頂的蒸汽運作、車輪與車底熱水排放的特寫鏡頭喲!拍攝時間很充裕,但只要乘客下車,絕對擠到不行。
也位在火車頭的小小動力機車頭操作艙,共有三位看起來很有專業經驗的工作人員,其中兩位是〝機車長〞,這名字真是可愛呀!想拍他們的鏡頭,很簡單啦!走到月台上就能拍到。
機車頭後面那節黑黑的方型車廂是〝煤水車〞,依其名稱當然是放置煤碳與水箱的車廂,在車廂前段有一片鐵網車窗,可以透過網子看到裏面裝了什麼東西。
火車尾~
車尾是藍色的車廂,帥氣得很,列車長就在這裏哦!由於車頭與車尾,在回程時會變換角色,車尾變成火車的最前頭,當然也不要錯過特寫畫面。
火車票~
訂好蒸汽列車的車票,僅能至台鐵火車站的售票口取票,所以不是預想中的舊式車票,而是熱感應式的現代車票。在搭乘時,沒有人剪票咔個洞,只會驗票,如此車票可以完整保留,但是也有人希望能咔個洞,較有乘車的感覺。
最後,來看看這輛〝不老列車〞〈CK124蒸汽火車〉的小檔案。(有一本書不錯看,「台灣火車的故事」,時報文化出版,博客來有賣。)
出生日~
〈CK124蒸汽火車〉的〝CK124〞,代表列車型式,屬於CK120型,由日本車輛株式會社所製造。同胞兄弟姊妹共有7位,編號由CK121~CK127,其中老大至老五CK121~CK125於1936出生;後面兩位小弟妹CK126、CK127則出生於1942年。不過現在只有〈CK124蒸汽火車〉還老當益壯,其餘6位已壽終正寢。
身高體重~
火車的各項數據實在太多啦!熟女小梅子也搞不太清楚其意義,但是身高體重這種數字是最基本的,空車重39.9噸,加上配備可重達50.85噸。
另外蒸汽火車在車頭有一節〝媒水車〞,以蒸汽為動能,乃藉由煤的燃燒讓水產生蒸汽,所以還有另一項數據可以瞭解一下,煤櫃容量為1.5噸、水櫃容量為5.5m³,其實用蒸氣壓力為14kgw/cm²,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85公里。
住址~
在〈舊山線〉未復駛前,〈CK124蒸汽火車〉存放在「彰化扇形車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