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的多元采風中,
尋找屬於你我的城市文化記憶!
大樓林立的首府台北市,包容各地文化薈萃,不分省籍、國籍,營造出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底蘊。
常在轉入某條巷子時,乍然發現低調卻不隱沒的人文風采;那條人來人往的繁忙街道上,老建築低吟的曲調,仍有韻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市場,舌尖味蕾的忠誠度,累積了死忠的粉絲團。
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無須冠上文化遺產認定的加冕,只要曾經匯聚了眾人的生活片刻,那彼此認定的交集,自然足以傳遞再傳遞。
《2013臺北文化護照》活動以「尋找城市的文化記憶」為今年的主概念;規劃七大主題活動:「凱達格蘭采風」、「閩南采風」、「日治采風」、「眷村采風」、「客家采風」、「老區新貌采風」、「城市大設計與小清新設計文化創意之旅」,以演講、漫步、手作工坊、紀錄片放映與映後座談等方式,讓您體驗每一主題的內涵與特性。
~《2013臺北文化護照》6月22日,傳統刺繡手作工坊~
報名時,看到《2013臺北文化護照》幾十項活動,因為限定每人僅得參加兩場,真的有些慾求不滿的猶豫:至少有三分之一想參加,該怎麼選擇呢?所幸,自個兒已很有經驗,在眾多資料中,迅速選出傳統手作與老建築各一,本來第一志願是傳統糕餅,搶不到少少的40個名額,倒也順利地第二、三順位都佔到了位子。本篇來分享〈傳統刺繡手作工坊〉。
活動地點在師大路的「南村落」,抵達會場後,好生驚訝!與我原先預想的傳統刺繡大逕其趣。
呵!不是想像中的黃花大閨女,溫柔地手持繡花針,一針一線為心愛的家人繡出衣袍、枕被。眼前我們所看到的,是廟宇或家庭神龕上的神明服飾,以宗教繡品為大宗,使用線料的材質和手法,冏異於大家印象中的刺繡呀!
大陸的刺繡由福建沿海傳至台灣,後來發展出台灣四大刺繡中心:鹿港、艋舺、台南、朴子。今天來到現場為大家示範與教學的南新繡莊吳淑美老師,即來自目前台灣重要的刺繡中心之一的代表:艋舺,雖然艋舺僅侟數間繡莊,但仍撐起北台灣的刺繡產線。
阿美老師說,本來也不懂刺繡,嫁到艋舺後,隨著夫家的家族事業,由基礎學習刺繡。剛開始公公嚴謹地要求與訓練,也是一路辛苦走來,而刺繡這行業靠得就是耐心和細心,用針線繡出客人的需求。
前段學刺繡技法,後段還要加上設計,尤其是宗教繡品不像民間服飾可以自由發揮,對應不同場合或神祇,多有要求的制式規則與圖案,馬虎不得。
例如老師帶了幾件神明的衣服和被肩,上面繡有龍頭、太陽、月亮、花卉、水紋、雲紋、山川……等圖案。阿美老師說這些圖案都是她自己設計的,但也是因為長久以來已融會了製作宗教服飾的搭配與運用,該注意的細節、元素自能符合要求。
現場,一座竹子製作的桌架,表面已因歲月而轉黑、發油,阿美老師笑說:早已沒人在做這些工具,但以前的工藝就是教人放心,用了幾十年的東西仍然這麼耐用。就連繃緊布匹的木製架子,粗粗的木頭表面亦被風塵磨得平滑,簡易竹木做出器具,盡是前人生活與工藝的智慧。
阿美老師先示範最前置的步驟:繃繡布。將在布匹粗縫在木架上,先縫對稱的左右兩邊,再接好另外兩邊,這個流程就已經弄得現場的我們,眼睛忙碌、驚嘆不已,因為前人設計的器具真的好有學問,每個小細節都是有意義及必要性。阿美老師特別強調,要是繡布繃不緊,不但刺繡的過程可能不順,繡出來的圖案可能走樣,整體也不會美觀。
£¤ 刺繡的前置作業:先架好繡布,將布繃緊在架上.
看!老師手腳並用,一定要將繡布與竹架繃緊緊
接下來,老師已事先在布匹上畫出圖案,立刻進入最實戰的刺繡階段囉!
這類的宗教刺繡多使用日本製、帶著金葱亮澤的粗繡線,金黃色使用機率最大,除了亮眼,金色代表莊嚴、吉祥、氣勢的象徵是主因;另外紅、桃紅、綠、紫……等金葱繡線也是常見的主材料。
£¤ 阿美老師親自示範刺繡
£¤ 這種刺繡法,兩手並用,
一手在上,另一手在下,各司其職
金葱繡線是利用一般常見但較為強韌的紅色車縫線來固定在布匹上,因此實際縫來縫去的線材是紅色車縫線,並不是金葱繡線。進行此類刺繡時,一手在布匹上;另一手在布匹下方,以紅色車縫線上下布匹之間,將主繡線縫在布匹上,金葱繡線沿著圖案縫妥,光是這樣即相當具有立體感。
通常最重要的主圖案,例如龍頭和龍身,常會先縫上棉花增加立體度,再將繡線縫在棉花上頭,形成3D效果;另外也會搭配電繡的圖案,例如較精細的花朵,讓整體圖面豐富,氣勢中帶有細膩質感。
好啦!老師教導完了,同學不能老是袖手旁觀,該親自用雙手手作一番吧!
說實在話,老師教的手法,熟女小梅子我是一聽就懂,但即使平時也有在拿針線,現在突然要雙手併用去刺繡,沒有一段時間的練習,真的笨手笨腳地不聽使喚,光是針由布匹下方往上穿出,要瞄好幾次才會刺到應該的位置。
至於針眼的間距也沒個準則,老師說依圖案的彎度和走向去決定疏密度,也是得靠經驗來判斷的。呵!處處是撇步呀!要出師哪是三兩下的功夫能達成哩!
£ 背後是這樣的亂針繡,所以完成後再縫上一層底布
£ 以水彩粉描上圖案,再進行刺繡
一個半小時的互動與體驗,更深刻體會行行是學問,尤其是民間傳統手工藝,專精的老師傅愈來愈少,願學習、能傳承的人也愈來愈少,阿美老師說她的孩子們都沒有人從事這一行,也強迫不得誰,自己盡心致力這老行業便是。
傳統刺繡,透過針、線、布、剪,將民間習俗、宗教儀典、生活智慧,繡出活靈活現的美學,不僅實用、耐用,裏面更蘊涵著歷史釀出的人文;在紡織與電繡進步多樣的現代,藉由宗教刺繡的需求,保留了市場些些流動,也讓我們在部份民家與宗廟,得以見到傳統刺繡的針線之美。
〜《2013臺北文化護照》〜
(活動網址請點擊上行文字連結)
報名電話:南村落02-8369-2963
傳真電話:南村落02-8369-5076
報名時間:每日10:00-19:00
報名方式:需事先以電話、傳真報名欲參加之活動,每場次限額40名。
為顧及所有參加者權益與擴大參與,每人限報名兩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