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的留言板:
熟女的【西藏阿里系列】已經放在閣樓倉庫〝生菇〞7個多月了,上一篇《語言不通、心意相通的〝皮央村會客室〞(西藏83) 》是2010年5月5日發表的,中間因為推出:上海世博會、新竹縣社區深度行、台北花博會的系列遊記而暫停。很多網友來追殺我,包括西藏阿里行的遊記,還有2010年出國旅遊的遊記,同行伙伴三不五時來督促我,可謂軟硬兼施,不擇手段,呵!呵!熟女都用〝稿擠〞二字請罪。
不論如何,熟女一定會完成【西藏阿里系列】,因為這是我今生至此為止,最難忘、身心受最大衝擊和洗禮的一段旅程。現在,熟女要繼續完成它。
2008年,一趟二十天的西藏之行,走的路線是阿里小環線,沿著喜馬拉雅山而行。之前寫到第十一天,換句話說,才剛寫完一半而已哩!第十一天走到哪兒了呢?哈!剛好走到行程中最艱困的一段路途,本篇接續前面的83篇──這天我們離開「札達縣城」,前往居民僅約20餘戶的皮央村。
熟女的西藏阿里行,再度啟程!
¤ 第11天路線圖,左側的紅色指標,
在這張地圖上,是看不出有這條路的,可見真是偏僻之路.
本地圖來源:指南針網,熟女再增加部份標注
第11天 2008/10/17:
札達 → 土林 → 皮央村石窟 → 東嘎村石窟 → 兒子、老子啞口 → 獅泉河鎮
網路上有關「皮央村、皮央石窟」、「東嘎村、東嘎石窟」的資料很少,所能找的除了極少數遊記,就是有關石窟的考古及研究文獻了。只不過這文獻也很少,實因「皮央石窟」、「東嘎石窟」的發現和研究,僅短短十餘年,加上地理位置極度偏遠,聽過皮央和東嘎的人少之又少。幸好熟女訂閱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曾有一篇報導,我在行前又將之找了出來,研讀了一番;而同行的小蘭花有印一篇專業到不行的文獻報告,以上是熟女我就「皮央石窟」、「東嘎石窟」所得的少少資料。
我們到「札達溝」的「皮央村」,申請一探石窟的手續得事前作業完成,即使導遊小陳他們已處理好向文化局的申請作業,但當我們到了當地,還是花了好一陣子才找到管理員。趁小陳找村民問話的同時,我們一行人和「皮央村」老老小小村民們,辦了瑒〝皮央村的會客室〞(請見上篇西藏第83篇)。小陳問到話,說是石窟的管理員住在山頂上,現在人正在上頭,直接上山找人去。
別忘了!我們現在還是在西藏最西部的土林範圍內,這裏海拔都是4000多公尺起跳,即使大伙兒已在西藏待了9天,還是得時時刻刻小心防範高山症的可能,要看石窟一定得爬上山,所以慢慢爬吧!抬頭看看高度,嘻!比前一天爬札達的「古格王國」好多了,有稍微矮一些,哈!
¤£ 皮央遺址
¤£ 皮央遺址的大小石窟,看上圖是不是很像骷髏頭呀!
「皮央遺址」所在的山區,遍佈大約千餘個大小洞窟,因為多數洞窟僅殘留空空的洞體,並無他用,一座充滿大小洞空的光秃山體,大白天行走其間還好,若是在天色有些昏暗的狀況下,恐怕會被周遭怪異影像和氣氛給嚇壞了吧!你瞧!有的洞窟湊起來像骷髏頭,有的像張大嘴的怪獸,不過也有的像是鐘樓或城堡,各人想像不同嘛!
會有這樣的想法,都是因為〝人去樓空〞的千古蕭瑟。山體中的每一個洞窟和建物遺址,都曾是當地佛教歷史興盛的繁華見證,如今不管是何因素〝人去樓空〞,僅餘山谷下的一座小村,守護著這座被稱為〝古格王國的別宮離館〞。即使短短時程的挖掘和考古,僅探索其中的百分及一,那大多數的秘密仍在黃土和塵灰之下,但光就已發現的遺跡實體及洞穴數量,仍能推想千年前的空前規模。
一行人爬山的隊伍落七落八的,但誰也不會催促誰,慢慢來就是了。我走一段路會稍微停下腳步,看看週圍的洞穴,心想待會兒下山要找機會溜進去瞧個仔細;或者是俯視山腳下的小小村莊,以及剛收割完的青稞田,田裏有犛牛在正做收尾的工作──將田裏殘留的青稞和桿葉吞進胃裏,這是屬於西藏的農家樂。
走走又抬頭往上望,總是想看看還得走多久才能到山頂,望見有一老人家就站在山頂上盯著我們看,那老人家就是石窟管理員、守窟者。待大伙走到山上,黑師傅用藏語說清楚來意,老人家帶領大家到他住的地方。
¤£ 守窟老人家住的地方,內部陳設
¤ 右上角的小門裏,是我們參觀的第一窟
老人家住的地方小小的,以花布掛在土牆上充當壁飾,地面舖上藏毯就是床和坐舖。數張小桌子有的是工作桌,有的放祭祀用品,當然也看到禮佛的一些用品和道具。小房間裏面還有一個小房間,原來那就是今天我們要參觀的皮央第一個石窟。守窟者直接住在窟裏,洞穴裏有窟,的確是最佳保護了。
因為石窟非常非常小,我們得分批進入。這裏沒有石窟的講解,連導遊小陳也是第一次來到皮央和東嘎,我們就靜靜地看著這其實已不完全的石窟,心情著實有些沈重與讚嘆。
沈重在於,雖然石窟內部免於大自然的直接風吹雨襲,風化速度較外部緩慢,但或許是千年之間曾有的人為破壞,未能保全究竟。驚嘆在於,西藏西部與異地國境的交流較頻繁,石窟殘存的佛像和壁畫有著外邦的活潑自由風格,經過前一天參觀過古格王國和托林寺,在聽過解說後,大抵能三者之間相互對應,推估其曾有的佛教藝術顛峰。
更何況皮央石窟及遺址,是至目前為止在中國發現最大規模的佛教古遺址之一,有〝第二敦煌〞之稱。雖然考古和發掘狀況尚屬初期,光看光秃秃的荒涼山體和山洞,實在感受不到佛教藝術曾有的燦爛。但若是你像我們一樣,曾搭著吉普車紮實地環繞這片土地,你會對這片大地起敬畏之心的。
£ 我們參觀的第一窟,也就是石窟管理員住的地方
¤ 參觀的第2窟,門這麼小,要蹲著走進去,而且要分批進入
參觀完第一窟,接著再參觀第二窟。沒有半張石窟裏的照片給大家看,因為照規定是不能照相的,但是石窟管理員有收〝照相費〞,我記得有男團員拍了照,沒用閃光燈拍了幾張。我記得看過的資料有說,「東嘎石窟」的規模較「皮央石窟」小,但是壁畫保留程度較佳,所以我當下沒有拍照,就在腦海中留下一點印象,再去對照我訂的雜誌好了!
呵!就只看兩個石窟,每個石窟只看幾分鐘,說實在話,時至今日已過兩年,我還真的對其中看的內容有些模糊了,也許是熟女已看過很多佛教石窟;又或許是皮央的這兩座石窟保留狀況,實在不堪再有任何的破壞了,但是皮央遺址的廣大和深渺,卻仍深植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