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極少能成為旅程的行程之一,通常是只是交通往來的起迄點或過站。
不過,如果你算是鐵道迷,或者某一座車站真的太有特色了,特色到它變成了〝景點〞,那麼這座車站也變成旅程中的主角。
呵!當以上兩種狀況都具備,再加上你正好參加了臺鐵的郵輪列車行程,那麼〝火車站〞真的堂堂登上舞台演出囉!
熟女小梅子分享過幾個臺鐵的特色火車站,包含太平洋海邊已停用的「多良站」、旅客無法到訪的神秘「枋野號誌站」、傳說中永遠到不了的小站「山里站」,及苗栗舊山線終點已不營運的「泰安舊站」、超人氣的「勝興車站」。前述幾個車站,有的屬〝秘境車站〞,不是每個人都到達的了,不過本篇要分享的這座車站,倒是極易抵達,而且是一座蓋得很漂亮的現代化車站哦!
宜蘭羅東不遠處的「冬山車站」,原本是普通到不行的鄉下小站(台鐵二等站),這幾年卻成了人們到宜蘭旅行時,特別會繞過去一遊的車站。
不起眼的鄉下小站,轉捩點始於台鐵宜蘭線高架化工程與冬山河森林公園開發。
宜蘭段火車線改為高架,原本平面一樓層的冬山站亦須翻建,趁此機會因應冬山河親水公園及週遭觀光景點的整體規劃,「冬山車站」的月台有了嶄新的面貌──高架鐵道上,一座大大的科技化白色瓜棚誕生。
說穿了,的確是為了觀光而改建「冬山車站」。以夏天瓜棚下盈滿的清涼感與綠色隧道的視覺設計,將兩座島式月台罩以斜式交叉的鋼樑,形成無數個大小菱形的幾何圖形,頂上部份則加上白色的外衣,可遮烈陽、遮雨,但不會檔住該有的光線與涼風。
這就是全台獨一無二的〝瓜棚式高架車站〞,也有人稱它為全台最美麗的小巧火車站。
瓜棚,是冬山火車站的舒爽造型,如果你仔細看月台上的罩棚,應該會發現到,那大小菱形的形狀,也像極了一支支的風箏。
BINGO!是風箏。
風箏也是冬山鄉的一大特點,因此風箏意象不僅躍上了月台罩棚上方,你在兩座島式月台的座椅,必定也發現了〝風箏座椅〞。
或是三張、四張色彩鮮豔的流線座椅,背後是超大一座風箏,上面繪上了宜蘭的海洋或鄉間風情的討喜圖案。呵!坐在風箏座椅拍照,成了造訪冬山站的必做功課呀!
另有二件必做功課。請走到月台的最兩端,那裏的瓜棚沒有白色的罩子,僅留斜交的鋼樑橫跨高架鐵軌兩側,這裏的視覺官感又與候車區不甚相同,而且是與天空交織、無限延伸的瓜棚隧道。
除此之外,請在月台多待一會兒時間,等待不同車種的列車進站或經過。呵!月台怎能少得了火車的相襯呢?像我就拍到了一般的區間車兩列、新引進的紅白相間傾斜式列車〝普悠瑪〞,還有我們程坐的彩繪郵輪列車。
最後一項必做功課,請到售票口向站務人員表明要蓋紀念章,將你的本子拿出來,把「冬山車站」瓜棚式造型的紀念章穩穩地蓋在本子上。
嗯!你的「冬山車站」之旅,完美!
~〈台鐵郵輪列車:花蓮慕谷慕魚、乘蒸汽火車、賞鯨豚二日遊〉的遊記~